公告

臺中市父母成長協會,電話 04-25288828

2012年11月23日 星期五

家長如何面對十二年國教 文/張炳曜

將於民國103年實施的「十二年國民教育」是多年來關心教育人士所引頸期盼的,也是對現有教育體制極大改革的教育新政策。自宣布以來已引起許多討論,進而有更多的爭論。


個人以一位參與教育事務近20年的家長身分,嘗試對此議題提出看法,以供家長參考。


首先要說:「多元成就」是普世價值,未來的世界趨勢將會是『從多元邁向卓越之路』,如果我們用過去的思維教育現在的孩子,去面對未來的社會,試想將面臨多大的風險啊!君不見近來學界及企業界常提出「人才不足」「人才質量下滑」等警語,這難道無關於教育體制與教學內涵嗎?我相信有句話:「關於教育,看不見的往往比看得見的更重要。」所以「看不見的競爭力」是需要透過「多元學習」來引領。


    十二年國教的實施對於現行的「國中」教育將有極大的改變,從課程、教學及升學方式都必然更改,因此家長的迷茫與焦慮便油然而生,當國中課程被鬆綁而朝向多元學習,當免試入學取代基測考試,當不再以考試領導教學,當孩子必需多方面學習,當…..時,家長該以何種心態和方式來面對改變呢?


    個人謹提出幾項因應之道,以供家長參考


(一)       多元學習是需要的


     學習是一輩子的,不只追求現在的表現。家長要揚棄只為考試科目而學習的偏差觀念,超額比序中的均衡學習包含「藝術與人文」「健康與體育」「綜合活動」等三類群,以往都是虛應或放棄,現在要接觸這些「看不見的競爭力」以培植未來真正的競爭力。另外也應該鼓勵孩子參與社團活動,擔任幹部、志願服務還有運動強身,這些不僅對孩子品格及成長有益,也是面對未來「多元社會」該做的準備,當然也對「升學」有益啊!


(二)       基本能力要具備


     揚長不棄短,培養軟實力,保持學習熱情。將來會考分為「精熟」「基礎」「待加強」三個等級,不必再分分計較,可以不需補習,不需反覆練習,而會考只佔超額比序三分之一,對於專長科目可以追求「精熟」,而不擅長的科目也可不放棄,只要維持基本即可,如此可以多元學習,均衡發展,當然最重要的是保持學習的動力與熱情,化被動為主動,轉痛苦為樂趣。只要具備基本能力,以後都是大有可為的。


(三)       自我探索是必要的


認識自己、發掘興趣、找出優勢能力。未來免試升學已經不依考試成績,所以家長必須和學校一起幫助孩子增加多元探索的機會,找到孩子的長處和興趣,唯有對自己瞭解、獲得支持的孩子,才有能力去做好選擇,而且是選擇「最適合」自己的,當然若能就近入學亦是明智之舉。


    以上是給家長的建議和方向。     


     那面對未知的未來,如何引導孩子呢?容我再提出三個思維,請家長思考:


(一)「態度」比制度更重要,「選擇」比努力更重要


(二)用「長處」而非「分數」驅動孩子學習的熱忱


(三)『親師合作,共繪未來』參與孩子的學校教育,協助並鼓勵老師,陪孩子一起探索,共同成長


    面對國際化的競爭,人才的培育養成已經非改變不可,家長不走出「我的孩子是白老鼠」的受害、被動心態,把握孩子的學習階段,協助孩子探索性向、發揮潛能,建立孩子的自信,讓孩子樂在學習,進而養成主動學習、終身學習。就如作家侯文詠說的:「教育的目的不應如一條縱直線,讓孩子照分數從上往下排列,而是應該要拉一條橫線,讓每個孩子找到一個對的起點,找到有能力而且喜歡做的事情」,這不就是我們家長的期望!


 


   最後再分享我多年來的教養信條


   幫孩子安排人生,不如為他準備未來。


   父母最重要的事:激發潛能,讓天賦發光


   教育無他,愛與榜樣而已


   支持並成就孩子的生命


 



此文刊載於成長天地101年10月份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